3月17日,中央援建香港洪水桥社区隔离设施(以下简称“设施”)举行交付仪式。该项目施工累计投入16000人次,占地面积约3.2万㎡,可安排约2350个隔离床位。项目结合了前几个投入使用的设施运营反馈意见,增加人性化创新。例如,考虑到会有长者入住,对光滑地面进行专业防滑处理,对楼梯进行加宽等。

防滑处理、加宽楼梯……项目增加人性化创新
记者了解到,项目于2月22日冒雨开工建设,3月17日,举行交付仪式。设施的占地面积约3.2万㎡,建筑面积约1.6万㎡。可安排约2350个隔离床位,其中,13人房及18人房共配备了466张专业护理病床。
设施由一个个模块化箱式房屋组合而成,每一个房间都配备基本家具及床上用品、烟雾探测器、灭火筒等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更是随着香港疫情的发展在设计上做出优化。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有关接收运营部门的使用要求和标准,中国建筑国际创新性地将6个单体模块化房屋拼接成一个大型的病房,可同时容纳18张病床,便于用较少的医护照顾尽可能多的病患。项目采用部分护理病床,此类病床适用于年纪较大或行动不便的病患,可使用空间更大,同时也都方便医护人员照顾病人。
项目充分结合前几个投入使用的设施运营反馈意见,增加人性化创新。例如,考虑到会有长者入住,因此对光滑地面进行专业防滑处理,对功能房楼梯进行加宽、冲凉房增加衣服挂钩及魔术贴、水龙头增加红外感应自动出水等。
据了解,中央援建香港的9个社区隔离设施中,有6个社区隔离设施会在3月底前投入服务,提供约2万张病床。除了洪水桥社区隔离设施,青衣、新田、粉岭马适路、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项目已交付运作,元朗潭尾项目将于3月下旬启用。
开挖鱼塘、突破限制……工人齐心解难题
为让设施尽快投入使用,每日进入施工场地的人数超过660人,其中管理人员约60人,工人超过600人。高峰期共投入1177人,累计投入16000人次。

记者了解到,洪水桥社区隔离设施在施工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下得到了解决。设施所在位置原有的地面结构及地下设施极其复杂。其中有两个区域为旧仓库,受高度限制,吊运难度较大。为安全快速施工,项目采用吊机接驳、高度预警、每部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的方案,一昼夜完成148个拼箱病房的安装和摆放。
此外,设施所在地盘没有排污系统,且地面以下为鱼塘、沥青混凝土地面,开挖难度较高,项目两昼夜完成1200余米地下污水渠通、30个污水井的建设,一昼夜完成4个长度12米,直径3.2米的化粪池安装,并且预留渠通用于接驳永久污水泵站。
“初心是为了救命,目标是最快起货”
项目负责人高学杰表示,项目工期高度紧张,他们本着“初心是为了救命,目标是最快起货”的宗旨,以最快的速度安排队伍进场施工,同时重点跟进施工验收,保证交付质量。“在这里,每位同事都想拼尽全力为项目的建设贡献力量,确保其早日移交使。”
来自香港的苏宝金地盘在项目上负责机械设备及人手调配等相关工作。“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有意义,能够帮助到香港市民。同事们都用尽全力推进工程进度,项目24小时不间断运作,项目得以顺利展开。社区隔离设施的兴建速度越快、数量越多,就能够给更多香港市民使用,让患者避免传染给家人。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非常支持我,不断给予我鼓励。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防疫项目,虽然辛苦但一切都值得。”
来自香港的陈志权在项目中负责模块化箱式房屋摆位等相关工作。他说,“在面对工程问题和挑战时,我和同事们都会互相打气,不断鼓励彼此,继续往目标前进,寻找解决方法。如果有下一次的防疫项目,我也一定会去帮忙。”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吴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