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施网 - 设施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北京首次“摸清”供水设施“家底”
K.biz | 商业搜索

北京首次“摸清”供水设施“家底”

信息来源:sheshi.biz   时间: 2024-02-19  浏览次数:16

  输水管道埋设近冲洪沟,汛期是否存在被冲断、冲毁风险?水厂外观风蚀情况,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供水厂的构件、螺栓及供水管道是否存在超期服役、材质落后、受损失修情况?供水设施管线是否符合现行抗震标准,是否处于地震带风险区域,需要加固、改造或迁移……3月2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北京从去年开始启动供水设施承灾体普查,全市供水设施首次接受全方位“摸底”。目前普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数据汇交。据悉,这在全国也尚属首次。

  给供水设施做“全面体检”

  “虽然现阶段我们防灾减灾的能力已经大幅提升,但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仍处于‘有所知,不全知,有作为,但有限’的阶段。开展承灾体普查,就是给首都供水设施做一次全面‘体检’,在发病前找到隐藏的‘病灶’,对症下药,让隐患消匿于无形。”北京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城镇供水监督科负责人税朋勃指出。

  承灾体,是自然灾害直接威胁和影响的对象,城乡房屋、道路交通、供水设施等都是重要承灾体。开展承灾体普查,掌握承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水平,就成为了“至关至键”之工作。

  据了解, 2021年10月,依据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市普查办印发《北京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市水务局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北京市供水设施承灾体普查工作,对全市66座公共供水厂及其配套取水设施、加压及调压泵站设施,以及12474公里供水管线进行摸底调查,涉及沉降情况、地质环境、抗震设防烈度、风载、防洪标准、构件锈蚀情况等,为自然灾害防治的风险基础数据库建立和供水管线的消隐奠定基础。

  市级普查完成了26座水厂,7000多公里管线的任务;各郊区共完成了40座水厂、5000多公里管线普查任务

  调查数据经过反复“拷问”

  据税朋勃介绍,本次普查几乎涵盖了北京市全部公共供水厂及800余座配套供水设施,普查管网长度占全市供水管网总长度的70%,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如期完成,市水务局供水处牵头,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等组成普查专项工作组,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充分汲取前期试点普查形成的“房山经验”“岚山经验”,边干边学、边干边咨询、边干边优化,邀请住建部专家针对30多个技术文件对普查人员等进行全面培训,消化吸收核心要求,精准把握各项技术指标。

  期间,工作组共核查了12余万份档案资料,时间跨度从1951年到2020年,全面摸底了建国以来北京供水设施记录在册的相关情况。“单一的业内记录可能存在偏颇遗漏,我们就同时利用管线GIS系统、设计资料、施工和竣工验收资料,结合城建档案馆存档资料进行核准。”税朋勃说。

  对调查组来说,最难的就在于这项调查面对的是已发展变化跨度长达70年的设施,随着北京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道路和管线变化极大,管线改移、道路更名等情况更十分普遍,“像朝阳区长店村北路就已经更名为东苇路,相关资料显示已‘查无此线’,普查人员在属地部门配合下,多次现场走访,结合各方资料确认管线位置,最终才完成该区域管线普查工作。“税朋勃指出,为确保普查结果精准有效,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和各区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一线、加班加点对全市66座水厂及800余座供水设施进行现场勘察,实现“望闻问切”“逐一体检”,累计完成外业现场普查和监督指导960余人次,让所形成的数据台账,真正做到“摸清底数、真实有效”。

  同时,本着“谁调查、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普查数据可追溯、可核查、可问责。工作组将数据质检要求贯穿普查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把数据采集关、质检关、审核关,严格落实普查-成果自检-成果质检核查-专家巡检等多个环节,确保入账的每个数据都经得住数道程序的反复“拷问”。

  调查数据曾用于冬奥会场馆的用水保障

  “我们无法阻止暴雨,但能够通过分析现状、总结经验,精准预测不同量级的灾害可能带来的各种破坏,根据实际需求更换管线、消隐除险、整修河道、建库拦洪……普查的意义在于数据都能用在‘刀刃’上。”税朋勃与他的同事们都坚信:自己的工作价值将最终体现在数据应用上。

  本次普查把“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工作原则落到实处,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在提升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服务首都发展大局、水务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实际上,为检验普查工作的实际成效,延庆区于2021年11月底前率先完成普查工作,将数据应用于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的用水保障。”税朋勃指出。

  市水务局供水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普查目前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数据汇交。下一步,市水务系统将从“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高度,运用云技术、物联网等,结合首都智慧水务建设,“让数据上云”,对供水设施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城市供水设施城市化、智慧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哪些泵房的裂缝需要修补、哪些沉降需要加强监测、哪些建筑需要加固、哪些螺栓需要更换等等,这些普查数据成为供水设施风险防控精细化管理的‘利器’。“相关负责人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通讯员 许睿

  编辑/李晓萌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设施网证实,仅供您参考